“四川-福岛研讨会”报告 于 宁

“四川-福岛研讨会”报告 于 宁

时间:
2014年11月22-25日
地点:
福岛县郡山市、福岛县川内村、福岛县富冈町、福岛县浪江町、福岛县磐城市、东京大学驹场校区
主办方:
东京大学大学院博士课程教育前沿课程"多文化共生・统合人类科学课程(IHS)"第二项目组"共生的实践──市民社会与地区的思想"

本次工作坊由在福岛县内进行的为期三天的实地考察和在东京大学驹场校区举办的为期一天的研讨会两部分构成。围绕震后灾区的实际情况、灾后重建的应对措施以及面临的困难,从中日两国大地震灾后重建的现场出发,在加深对受灾群众心理重建问题的理解的同时,同灾区的人们一起思考灾后的心理重建问题以及在这个问题上人文学和社会所能起到的作用,是本次工作坊的目的所在。

本次工作坊的参加者由以下人员构成。中国方面,2008年5月12日震级8级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四川从事灾后PTSD治疗工作的三名专家参加了本次工作坊。IHS项目方面的参加人员有石井刚副教授、那希芳特别研究员、具裕珍特别研究员、项目学生山田理绘、崎滨纱奈、于宁(报告人)。另外,东京大学LAP项目的特任助教白佐立作为中方专家的翻译也同工作坊成员一同前往"3・11"东日本大地震的受灾地福岛县,对灾区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结束后,除了参加福岛县实地考察的各位成员,以福岛县为主要据点,活跃在应对东日本大地震灾后PTSD问题最前线的专家小谷英文博士(PAS心理教育研究所)和桥本和典副教授(国际基督教大学)也出席了在东京大学驹场校区举行的研讨会。

报告人作为中国留学生,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正在南京大学就读本科,在南京亲身感受到了地震产生的轻微摇晃,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发生时我已在东京大学留学,直接经历了地震发生的全过程。但是,一直以来,报告人都是透过媒体报道来获取受灾地区的现状信息,没有机会能够通过自己的眼睛来了解灾区现在的状况。而本次工作坊恰好提供了让我们用自己的双眼去了解灾区现状、特别是自己一直都很关注的核辐射受害状况的机会。为了增进对灾区重建和灾民心理重建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的理解,报告人随工作坊其他成员一同前往福岛县进行了实地考察。

11月22日工作坊成员在上野车站集合后,一起出发前往福岛县郡山市。目前还有很多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受害灾民在郡山市避难。当日下午我们参加了在郡山市劳动福祉会馆举行的国际动力心理疗法研究会第20次年度大会,体验了动力心理疗法的公开督导,并旁听了题为"灾害临床中长期的课题"的报告,听取了中日各位专家对中国四川省和日本宫城县、福岛县等地灾情的汇报,以及对灾后重建过程中心理干预所面临的课题的分析。我们事先在小组学习会上学习了《无法预测的冲击》这本书,对动力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听取了各地实例之后,我们对于灾害创伤的产生及相应的心理介入的理解有所加深。一直以来,报告人对于受灾地区的重建问题的理解只停留在物理重建的迫切性上,而通过各位专家的报告,报告人认识到灾民的心理重建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遗憾的是,目前对灾区的重建工作依然以物资支援、工程建设等物理重建为主,而对灾民的心理重建的支援还远远不够。由于对心理重建的支援的操作非常困难且其成果不易于被我们的眼睛观察到,导致其重要性极其容易被我们忽视,以致相关部门也倾向于注重短期见效的表层的物理重建。

11月23日,在西川珠美女士的带领下,我们乘坐巴士对川内村进行了考察。西川珠美女士任职于"福岛大学'美丽的福岛'未来支援中心——磐城市双叶地区支援站",负责核辐射对策应对工作。川内村的部分地区位于距离福岛第一核电站20公里范围内,所以虽然很早就完成了去除核辐射污染物的工作,但仍有部分地区属于隔离区,居民不能回去居住。在吃过午饭之后,我们乘巴士途经反映东日本大地震的电影《家路》的取景地,依次参观了大津边临时放置所、Are kore直销市场、天山文库纪念馆、五社之杜支援中心、Codomo energy川内工厂。吃午饭时我们了解到,由于这一带的核辐射值依然过高,人们尽量避免食用体内容易积存放射性物质的野生鱼类,代之以人工养殖鱼类,来控制通过食用鱼类进入人体的放射性物质的量。

四川-福岛研讨会

在巴士行驶过程中,透过车窗我们看到沿途堆放着大量的装有放射性污染物的集装袋,对今后如何处理这些污染物深深感到不安。在到达大津边临时放置所之后,我们看到大量装有污染物的集装袋被集中在一处的景象,这种不安变得更加强烈。听西川珠美女士介绍说,像大津边临时放置所这样的临时放置所,仅在川内村一个村就有五处之多。经过实际测量,放射线数值比预想的要低,但考虑到集装袋以及覆盖在集装袋上具有防光和防草功能的防护层的使用寿命问题,如果不尽快对临时放置所内堆积如山的污染物进行下一阶段的有效处理,这些临时放置所里的污染物就犹如一颗定时炸弹,住在附近的村民们心中的不安将难以消除。作为一名考察者,报告人只是临时性短暂地处身于此,看到眼前污染物堆积如山的光景已是倍感不安,由此,要一直面对着这些污染物生活的附近的居民们心中所怀不安的程度之甚便不难想像了。

之后,我们去参观了五社之杜支援中心,同在那里避难的居民进行了交流。通过对话,我了解到,他们在临时住宅的生活,物资上没有太大的不便之处。但我感受到了在她们体内不断堆积的心理上和精神上的不安与压力。当被问及现在最为困扰、最为烦恼的事情时,她们回答说,这些事情考虑了也不会得到解决,于是她们都选择了尽量不去想这些问题。对于生活在临时住宅的居民们来说,他们最期望的莫过于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自己原来的生活,找回自己原有的社区归属。但现实是,家人亲属前往各地避难,四分五散,在目前的状况下想要回到原来的生活是一个极其奢侈的愿望。于是此时此刻他们便选择了将这种期望丢弃。因此,重视居民们内心的稳定,满足他们精神上的需求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要务。

作为这一天考察的最后一项,我们参观了Codomo energy川内工厂。Codomo energy川内工厂的创办是灾后灾区招引工厂到本地建厂的范例。目前,川内村的许多村民依然在外地过着避难生活,还没有回到村内。在这种状况之下,川内村的村民社区重建工作困难重重。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成立的Codomo energy川内工厂,与本地主流的临时雇佣政策不同,通过导入正规员工雇佣政策,为回到川内村生活的村民提供稳定的工作岗位和生活保障。Codomo energy川内工厂生产的是不需要电力即可发光的蓄光材料,用这种材料加工而成的安全出口指示牌,在发生紧急情况断电时,仍可发挥避难引导的作用。从包含在产品中的这份特别的考量可以看到灾区人民想要从灾害打击中重新奋起的姿态。虽说现实依然严峻,但这样的努力给灾区重建带来了希望。

11月24日,我们在距离福岛第一核电站很近的一座大桥上远远地观察了核电站的现状,之后乘巴士一路参观了富冈町、浪江町和磐城市(来自富冈町的避难者居住的临时住宅)。在富冈町,我们用自己的双眼确认了这座城镇饱受核电事故与海啸灾害摧残的惨烈之状。由于富冈町的核辐射数值过高,消除核辐射污染的工作仍在进行,这里依然是隔离区,居民都在外地避难,不能回来居住。处身这座已然成为空城的城镇,给人一种时间停止的感觉。看到海啸所造成的惨状,满目废墟的情景给我带来极大的冲击,以致现在都不愿再过多想起当时看到的凄惨景象。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NPO法人JIN的负责人川村先生试着在浪江町当地探索出能够发展成为"日本第一"的产业,通过新产业的建立来带动灾区重建工作的活化,促进灾区的持续发展。与川村先生的对话使我获得了极大的勇气,正是这样试图自立奋起的一个一个的个体,孕育着灾区重建和复兴的希望。

11月25日,我们在东京大学驹场校区举办了研讨会,项目的三名学生报告了实地调查的经过,中日两国的专家汇报了地震灾区的现状,并介绍了与灾民的心理干预相关的理论和具体实践。现状是,心理治疗的专家严重不足,而且人们已经认识到通过政治诉求来促进心理干预的努力存在很大的局限。在这样的状况下,作为新的解决方案,人文学能够为现状的改善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作为新的问题被提了出来,我们期待能从人文学中找到改善现状的可能性。

我参加这次工作坊之后,通过在灾区的实地体验与听取专家们的报告,开始思考自己作为一名人文学科的学生对于灾后重建工作所担负的责任与可能起到的作用。

四川-福岛研讨会

report date: 2014年11月30日